Page 30 - 内蒙古机关事务2024年9月
P. 30
■ 工作交流
8 年的车辆有 115 辆,占比 72.32%,近五年仅更新 领域多集中于是否公车私用、是否无任务出行、
7 台车辆,车辆老化既影响了出行保障效率,又增 是否违规使用经费等。部分盟市还为纪委监委专
加了维修、燃油费用支出。 门设置监督模块,取得了不错的实效,但仍未达
(三) 车辆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到全方位、无死角监督,存在监督短板。主要体
从新车购置到保障运行再到日常维护直至资 现为:第一,尚未形成全链条监督。用车单位的
产处置,车辆管理涉及对车辆的整个生命周期进 用车时间、事由、地点、里程、油耗、费用等都
行全方位的管理,也同时派生出对年度公车运行 应当是监督的事项,纪检部门监督的重点多集中
经费的全过程管理以及对参与运行保障的工作人 于通过行车轨迹判断是否公车私有,对行车的油
员全要素管理,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作,但全 耗、公务出行的必要性等事项均缺乏监督监管;
区车改以及车辆管理尚未形成符合我区区域特色 第二,尚未形成监督一张网。当前我区尚未出台
的标准体系。2019 年 7 月,自治区以呼市、包头、 统一的针对公务用车管理的纪检监察、审计、财
赤峰市为车改试点推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之后, 政等部门的职能权责,盟市级的公务用车信息化
区内各盟市相继学习试点经验,逐步推动公车用 调度平台也仅仅为纪检监察部门开通访问和监督
车制度改革,这就造成了各盟市车改各具特色, 权限,尚未编织一张网、形成监督合力。
标准不一。运行机制方面有的盟市完全社会化,
有的社会化同公益性事业单位管理双轨并行,未 三、提升公车管理效能路径
形成全区统一的公车机关事务管理运行机制。公 (一) 多举措破解供求矛盾
务用车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方面,未以推动数治 考虑到公务出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,需重点
化管理为契机,建立全区一张网的公务用车信息 解决需求大于供给的现实矛盾,在定向保障与集
化平台系统,未能实现“一平台、一张网”的发 中保障的基础上坚持不增加公车编制的前提下做
展目标,不利于机关事务标准化、法治化建设。 足“量”的文章。第一,规范租赁社会汽车保障。
受制于管理体制的原因,特别是公益性事业单位 以盟市为单位公开选定社会租赁企业,出台包含
管理的模式,公车资产流转、处置、日常管理等 租赁标准、租金优惠、租赁程序等在内的详细的
需多科室协同作业,工作效能较低,比如按照内 实施细则,对用车方和供车方全面规范,提升公
蒙古自治区电子卖场采购规则及内控制度,车辆 务出行社会化租赁管理效能;第二,自治区盟市
维修存在程序倒置,部分车辆维修时限较长,极 旗县城区内公共交通保障。依据各盟市、旗县城
大影响了保障效率。如何依托统一的信息化调度 区的党政机关分布,协调公交公司,开设、优化
平台建立涵盖车辆使用、经费支出、人员管理三 公交政务服务专线,缩减市区内个人公务出行成
方面的宏观公务用车管理体系将是提高车改后公 本;第三,探索基层公务出行保障方式。内蒙古
车的管理效能的关键。 自治区区域辽阔,各乡、镇所辖范围较广,各自
(四) 监督监管仍有明显短板 然村之间相隔较远,公车编制配备较少。基于上
从运行现状来看,无论是社会化运营亦或是 述客观困难,巴林左旗三山乡探索出“私车公养”
集中统一管理的保障模式,对公车使用的监督方 的基层公务用车保障模式,通过选定优质私车、
式主要为社会监督、职能部门监督、管理部门自 规范私车公出管理、细化补贴标准、报销流程等
我监督以及车载终端定位为主的技术监督。监督 方式,提高租用车辆管理水平,即满足了公出需
28 内蒙古机关事务